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机器体系下的同化抵抗与超越读刘易斯芒福德技(2)

来源: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破坏与抵抗 在对机器体系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的同时,芒福德也对现代工业在社会文化等领域产生的多重作用以及人们的反应进行了深入的考察。随着

二、破坏与抵抗

在对机器体系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的同时,芒福德也对现代工业在社会文化等领域产生的多重作用以及人们的反应进行了深入的考察。随着工业革命的全面展开,机械化大生产成为主导性的社会生产方式,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路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表现出建构与破坏的双重面向。在芒福德看来,机器体系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既是解放的工具又是压迫的手段,它既节约了人的劳力,又误导了人的精力”[2]252。

机器体系从诞生之初就表现出了巨大破坏力。正如马克思所说,工业技术所带来的强大生产力,迅速摧毁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秩序与思想框架,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4]29。巨型工厂摧毁了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传统的宗教信仰也被商品拜物教所侵蚀,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劳工失业等社会问题的日益凸显,以及社会秩序的混乱。机器体系带来的生产方式与社会关系的变革也给人们的生存状况带来巨大影响。芒福德在这部著作中提出了“机械陈规”这一概念,机械化大生产对于时间的严格把控事实上已经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之以机械时钟为参照,按照严格的时间表对自己的饮食、睡眠、娱乐进行规定。这种按照机器运行模式规划生活的盲目“守时”很大程度上与生命冲动的突发性相矛盾,形成了一种对人们精神的压抑。此外,“无目的的物质至上主义”也使社会的价值观念出现扭曲,人们把对物质财富的生产、占有作为终极目的,而与物质财富无关的审美趣味则被排斥,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被人们从生活中驱逐,传统的信仰已经难以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持。人们虽然表面上创造并“拥有”机器,但事实上却被机器所奴役。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寻求各种方式对机器体系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进行抵抗,对自我内心进行补偿。在机器体系的巨大压力下,人们开始缅怀中世纪传统的田园生活,并对其产生了一种理想化的想象,同时对于未知的“未开化”区域的探索以及对各种非理性的神秘事物的崇拜也成为释放被压抑的生命力的一种方式,《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中的中世纪风光、艾略特笔下的“荒原”以及劳伦斯()所描绘的神秘的羽蛇神都可以视为这样一种“抵抗”的产物。这些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抵抗”表现出了明显的消极性与软弱性,他们将资本主义的问题视为机器的罪恶,选择以倒退来逃避现实,可以说是一种知识分子脱离现实的空想。然而在芒福德看来,这并不能否认其在意图上的正当性,浪漫主义者们至少表现出了对于自然与生命的关注,以及对于历史传统的重视,这些对于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随着工业的发展,机器体系逐渐深度融入社会文化,艺术审美与机器工业也不再截然对立,后者在很多时候甚至成为审美对象。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在其诗作《老虎》(The Tyger)中就大量使用了“熔炉”“铁砧”等鲜明的工业意象,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的雕塑也充分展现了现代工业所特有的简洁与金属质感。

我们当然不可能回到过去、回归原始,但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浪漫主义文化所体现的对于人自身以及有机生命的关注,正确应对机器体系对于我们社会以及生活的影响。相较于上述精神文化领域的抵抗,马克思则直接对这一系列症候背后的政治经济结构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认为,工业时代种种混乱的原因并不在于机器本身,而在于资本主义无限扩张的特性,以及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所有制关系与新的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要阶段。通过对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变革,人们将克服现有诸多问题,并迈向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4]31。而芒福德似乎并不认同这样一种线性发展的历史观,在他看来,工业时代早期的混乱状况并非历史的必然,而是“新技术、新发明所赖以奠基的整个哲学体系的弱点和不足”使我们在对机器体系的认识方面出现了“曲解和偏差”[2]251。二者在这里的分歧源于着眼点的不同,如果说马克思是从社会制度的变迁以及阶级斗争的角度来把握历史的话,芒福德则更加看重思想、文化层面。在他看来,现代工业化进程中的种种乱象不应归罪于机器体系与现代科技本身。甚至可以乐观地认为,随着机器体系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生命科学以及现代物理学的兴起,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将更加细致与全面,对有机生命的关注也将回归,并为我们克服现有种种问题创造条件。这一系列问题的真正根源在于,虽然机器体系由人类文明孕育,然而我们并未真正做好迎接它的准备,尚未真正理解这一体系在人类整体文明中的价值,或者说这一体系在我们的社会中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超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的边界,从技术、制度、文化等多方面对机器体系达成整体性的认识。

文章来源:《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网址: http://www.xdgyjjhxxh.cn/qikandaodu/2021/0225/592.html



上一篇:好车之德德国汽车的点点滴滴
下一篇:三菱技术在现代工业电气自控系统中的应用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投稿 |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编辑部|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版面费 |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论文发表 |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