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现象学视野中的现代工程与都市文明(4)

来源: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实际上,这提出了一个如何重塑现代工程或改变以单纯效率和效益为价值取向的“自为的工业工程”——“工程3.0”,而走向“自在自为的后工业工程”—

实际上,这提出了一个如何重塑现代工程或改变以单纯效率和效益为价值取向的“自为的工业工程”——“工程3.0”,而走向“自在自为的后工业工程”——以伦理原则优先、和谐发展的“工程4.0”的问题。*Zhang Xiuhua, Towards Engineering 4.0: A Contemporary Expression of Biocosmollgy and Neo-aristotelism. Biocosmology Neo Aristotelism, 2016年,第1期。从而自觉摆脱资本逻辑下的暴力思维方式,按照主体间性的现象学原则,包容与关爱他者(包括其他利益相关者和自然)的工程建造,打造城市的新意向——互助、利他、合作、友爱、和谐、生态,建构以“工程4.0”和“工业4.0”为支撑的伦理自觉的新都市,现实地推进生态文明。

这种新形态的“工程4.0”的出场是推进“工业4.0”的内在要求,毕竟,工业是工程的集聚,二者存在直接相关性。历史地看,任何一次工业革命也都是以工程形态的转换为前提的。

回望人类的工程足迹,不难发现,工程始终处于运动、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有机、进化的特征。尽管每一行业的工程都有其演进历程和特殊性,但大尺度地看,人类工程演化又总是拥有某种规律性,通过现象学的还原,可以将其展开的逻辑概括为:前工业社会(前现代)顺应自然的“自在工程”,工业社会(现代)宰制自然的“自为工程”,后工业社会(后现代)寻求与自然和解的“自在自为的工程”。它们分别成就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并推动人类走向生态文明。*张秀华:《历史与实践——工程生存论引论》,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年,第71页。

不只如此,我们还可以从工程与技术关系的角度进一步区分人类一般的工程形态,即(1)依附于技术,弱小或作为生活替补的“工程1.0”,这是工程刚刚出场的形态。(2)试图与技术区别开来,却被看成是技术应用或延伸的工程,技术对工程还起着主导作用,属于技术化工程观下的“自知”的“工程2.0”阶段。(3)把一切都纳入到工程中去,凸显出效用、效益优先的原则,并强调工程选择技术而不是单纯的应用技术,进而从技术背后走到了前台,这就是由“隐”到“显”而“自大”的当代“工程3.0”。(4)随着“工业4.0”的出场,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取向,使得技术的个性化追求将成为现实,工程不再单纯考虑技术的因素,还关注工程的人文向度,如伦理、审美的非技术维度,顾及与工程相关的各种因素,包容他者,强调伦理优先,是“全向工程”,更是有反思且“自觉”的“工程4.0”。*张秀华:《工程哲学视野中的“工程4.0”》,《光明日报》(学术版),2015年11月14日。

然而,无论如何区分人类一般的工程形态,它们总是与从“工业1.0”到“工业4.0”的工业形态的演进相一致。

就是说,前现代“自在的工程”或“工程1.0”与前工业社会相一致,型塑的是依顺自然的农业文明和乡村文明;现代“自为的工程”或“工程2.0”和“工程3.0”分别对应“工业1.0”、“工业2.0”和“工业3.0”,成就的是工业文明和都市文明;而后现代“自在自为的工程”或“工程4.0”必将随着“工业4.0”的推进而得以成型,并最终推动人类走向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的新都市文明、生态文明。

由于“工业4.0”与之前的工业形态的根本区别在于:不再以制造端的生产力需求为起点,而是将用户需求作为整个产业链的出发点;不再是从生产端(上游)向消费端(下游)的推动模式,而是从用户端的价值需求出发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并以此作为共同目标,使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协同优化。其三个支撑点是:(1)制造本身的价值化,不仅是做好产品,还要将生产中的浪费降到最低,实现设计、制造过程与用户需求相匹配;(2)在原有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系统的“自省”功能;(3)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实现零故障、零隐患、零意外、零污染,这就是制造系统的最高境界。*[美]李杰:《工业大数据——工业4.0时代的工业转型与价值创造》,邱伯华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第8页。

所以,我们可以断定,“工业4.0”自身是拥有伦理配置、观念配置的自省和自律的综合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洞悉“工业4.0”即将引发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本质,理解和把握这一趋势的必然性及其自身内在地开显的他者意识和伦理维度。

就是说,与“工业4.0”相对应,“工程4.0”必然是充分关注自然、环境、能源、物流和人流限度与约束条件,自觉赢获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自觉选择伦理优先的原则,并最终成为有反思的自我规范的“自觉”工程。这是按照从工程到伦理的工程伦理的考察路径,也就是通过工程自身的范式转换或者形态提升,而主动提出并自觉选择伦理约束。而这一过程的客观基础就是适应“工业4.0”的需要,是工业人和工程人工程境界提升而完成的工程实践的自我规范。

文章来源:《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网址: http://www.xdgyjjhxxh.cn/qikandaodu/2021/0323/639.html



上一篇:当前工业经济下行趋势分析与展望
下一篇:生态文明与后现代主义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投稿 |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编辑部|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版面费 |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论文发表 |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