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纪录片社会意义生产机制探析以保护水资源环保

来源: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科技发展催生了现代工业生产和文明,经济急速增长的同时社会也在转型,此间人、自然和科技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变化。风险社会与文明进程不断发展的现代化密切相关,人为动

科技发展催生了现代工业生产和文明,经济急速增长的同时社会也在转型,此间人、自然和科技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变化。风险社会与文明进程不断发展的现代化密切相关,人为动力因子对自然环境的改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使得人们逐渐步入自然危机此起彼伏的风险社会中。本文旨在探讨环保纪录片所反映的环境状况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从而挖掘导演如何通过镜头语言的背后逻辑生产出有效的社会现实意义。

建构“水”的象征意义

象征符号是文化特色的核心,是意义生产的重要载体。纪录片中,导演用高清精彩的镜头捕捉下“水”的各种姿态,用“水”这个符号本身所能承载的意义来传达内在的深层价值。

《饮痛》中,“水”时而温婉,时而咆哮,清澈溪流和奔涌黄河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水”所代表的大自然在向人类发出怒吼。水究竟是追逐文明的牺牲者,还是文明毁灭的预言家?伴随着波涛的呐喊,振聋发聩。在《仇岗卫士》中的污染现场,我们跟随着镜头中的肮脏水流,在村民难言恶臭、捂鼻前行的画面中体会污染对“水”的滔天罪行。在《水迹》中,“水”化身为伊斯兰教成员的圣母,成千上万个等待跳进恒河洗涤心灵的身体作为重要叙事手段,沙滩上,传教士在传播着“水洗去罪孽”的意义。“在伊斯兰教中,水是生命的源泉。既是食物,与水、河流和泉水象征真主的仁慈和宽容,据说真主恩宠那些用水清洁自己的人”,镜头充分展示了“水”滋润、启迪以及基于生命文明重生的珍贵。

在这些纪录片中,人们看到的不再是单纯的物理性质的水分子,而是千姿百态的“水生命”,将其风采与千百年的传统文化、与生命文明、与人类罪恶建立联系。“所有文化的创造都无一例外地看似为了文化表面所具有的可被感知、可被识别的文化形式,但究其根本都无一例外地为了蕴涵在这些可感文化形式背后的不可感知的文化价值。”人类自身的理解无法感知生命的伟大,无法直面文明的辉煌与暗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那起伏奔涌,不甘寂静的水声,让人明白“水”与人类自身的关系,明白珍贵和珍惜的意义。

奇观景象中的隐性话语

在这些纪录片中,“水”的不同姿态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是“人”与“自然”建立的联系。然而,除了“水”作为象征符号之外,导演还试图通过镜头中干裂的土地、南水北调工程、排污的化工厂和断流的长江源头等奇观景象,为传播效果建立起一套隐性的话语框架。

在《水迹》一片中,导演用大量的鸟瞰镜头捕捉最骇人的细节,勾勒出一个肉眼无法到达的世界。那些曾经水源丰沃的村庄如今在干裂的树丫状的土地上“苟延残喘”,渔村变成荒野,这些可怕、丑陋的景色,以另类的“美丽”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是导演建构的自然景观,以期用这些工业和经济发展的痕迹警戒人类的生产活动。孟加拉巨大的造船厂,中国如城市般规模庞大的工厂,加拿大萨德伯里巨型熔炉一般的镍尾矿——这些都是噩梦的组成部分。人们用工业用水为孩子洗澡,导演选择了这些画面,辅以极为震撼的音乐,借助细致的镜头语言,呈现在世人面前。

《为中国找水》中,民间独立科学家、著名职业探险家杨勇满怀着江河情怀“漂流而上”,到中国西北内陆河流、大陆冰川和五大沙漠等水资源地进行独立考察。我们看到孕育万物的长江源头断流,看到荒野流失、湖泊干涸消亡,那些大型钙化、沙化和盐碱化的土地以消极的方式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然而,在探险过程中,团队两天一顿饭,两口一滴水的艰难生存环境更是让人感动。导演意图建构起一种资源贫瘠和需求强烈的对立体系,从而在这一话语框架中表达对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忧患意识。

在媒介再现图景中,意义争夺的结果,往往是产生了一个被构造的世界,一个沿着特定的“观看的角度”所再现的世界。而媒介所再现的,往往是围绕特定的意指概念所展开的修辞性再现,以及对文化内部的权利关系的话语性再现。导演传达了一个后工业时代,繁嚣褪去后滴水不进的村庄的命运,这些“奇观景象”不仅仅是为了告知,其背后的话语逻辑是为了强调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与损害。人类知悉水是如何塑造我们的星球,却不知我们人类是如何反过来塑造水的。隐性的话语框架超越环境问题本身,将重点聚焦于环境和社会系统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参与主体的角色扮演推进公共参与

文章来源:《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网址: http://www.xdgyjjhxxh.cn/qikandaodu/2021/0505/680.html



上一篇: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点赞评微电影宗山米粉
下一篇:乡路遥远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投稿 |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编辑部|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版面费 |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论文发表 |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