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中国初期工业经济略论(2)

来源: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马克思曾指出:“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以往活动的产物”。据此原理,

马克思曾指出:“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以往活动的产物”。据此原理,对于每个时代的科技劳动者来说,他们也不可能自由选择他们的科技生产力,前一代的科学劳动者所创造的科技生产力构成了一种既得的力量,成为他们进行科技研究活动的基础。科技生产力不是自古就有的,是经过16 世纪欧洲近代科学的产生,并与技术发生紧密结合,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发展的力量,到18 世纪中后叶的工业革命,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大大改变了社会面貌,甚至影响欧洲的政治变革。19 世纪科技活动已经与社会化大生产相互作用、相互协调、构成一个整体复杂的生产方式。尤其进入到20 世纪后期,以计算机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的革新,突破了之前任何时代的生产速度,科技与社会化生产活动结合十分紧密,形成一个有机的机构系统,在这样的生产方式下,也就是科技生产方式,这样先进的生产力就是科技生产力,新技术在社会大生产中的应用,也产生一些了的新问题,那么如何去考察科技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诸要条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生产力的理论构建》一文中,作者曾指出,科技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第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强大需求;第二,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实现其自身不断成长的内在驱动力;第三,有利于科技与经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作者宏观的考察了社会需求、科技内在驱动力,以及经济社会的运行机制三要素,并且认为三者有机协同才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科技生产力。笔者认为,科技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的内生变量,它不仅受到经济社会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并且它融入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

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则详细阐述了“在知识形态上被生产出来的生产力,主要指科技生产力,它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到特定的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中去,形成直接的生产力,物化为新的劳动资料,进而控制改造社会的进程”。相比恩格斯所处的19 世纪,在今天,科技生产力是如何融入到经济社会之中的呢?在《科技融入经济系统的主要方式及其发展走向》一文中作者指出“根据科技与经济系统的关联程度,科技融入经济系统发挥巨大经济功能主要有间接和直接两种方式”。前者是指科技作为“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必须通过转化、物化、渗透和影响等途径应用于社会生产,方能起到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来满足人们需要的作用,其经济效益是间接的和潜在的;而后者是指科技直接作为经济社会的企业、产业和经济部门即科技企业、科技产业和科技经济部门,具有直接生产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科技产品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功能,其经济效益是直接的和显在的。显而易见,科技生产力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密不可分。

四、“156”工程与中国工业经济

150 个工业项目及其配套设施的顺利开发,极大地推动了新中国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中国逐步建立起了比较独立的、完整的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体系,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和工业经济的初步基础。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中国初步建立起工业化建设急需的各类现代化基础工业。关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问题研究。《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一书中,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概念进行概括,得出了工业化与城市化不仅是统一的,而且广义的工业化还应该包括城市化的结论,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的作用。郭涛在《试论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挥》一文中提到,应该重视加快服务业的发展,以支持工业化的较快演进,带动非农产业就业比重额上升,增强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拉动作用。从上述资料可以知道,能源工业主要在东北、西北以及华南、华北等地区进行建设以及布局,这不仅巩固了东北的能源建设,而且为能源稀缺地区的工业建设奠定了基础。例如,鞍山、本溪等钢铁公司的建立加强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钢铁基地,包头和武汉钢铁公司的建设与施工也使得我国内地建立起了钢铁基地。

第二,新中国的工业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工业生产速度加快。由于一批批新型的、高科技的工业企业建设和投产,中国的工业技术和部门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生产部门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生产力也有了极大的提高。除此之外,中国的工业生产速度在当时也超过了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

文章来源:《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网址: http://www.xdgyjjhxxh.cn/qikandaodu/2021/0319/634.html



上一篇:马鞍山市工业经济空间结构研究
下一篇:关于菏泽工业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投稿 |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编辑部|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版面费 |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论文发表 |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